陈敬伟:养水蛭亩产超人四倍的“秘诀”
陈敬伟:养水蛭亩产超人四倍的“秘诀”
“这是水蛭产的一个卵,外层有海绵体保护,里面有硬壳壳内就是细泡核和细泡的营养体。经过十天就扒出来放到温室繁育,25天破壳才成为水蛭的幼苗,每个卵里大约有七八十条……。”
“今年将这2.5万条水蛭是在谷雨季节从池塘边扒出,然后‘种在’这平方的产卵棚地下的,在5月20日左右就可转到温室繁育,每个水蛭下三到四个卵,预计能产出万条水蛭苗。这水蛭苗还没出来,贵州的王盛、河南的李德法,就分别将准备养殖3亩水面30万条水蛭苗的预付款1000元定金打到账户,现在是水蛭卵、水蛭苗、干鲜成水蛭一起卖。”5月21日,在山东省郯城县马头镇双兴社区东张林村,敬伟家庭农场水蛭养殖场主陈敬伟向笔者介绍道。水蛭‘种在’地下 还“下蛋”孵化,长这么大也从来没有见过。今天在水蛭养殖场现场终于看了个明白。
水蛭,俗称蚂蟥。通常生活在稻田、池塘、沟渠内,靠吸食水中的浮游生物、软体动物的乳液和泥面的腐蚀物为生,吸血也是一大癖好。水蛭为褐色,背上长满暗暗的条纹;浑身柔软,靠身体蠕动前行;长有吸盘,喜欢吸血,趴在腿上吸血感觉不到疼,发现应迅速拍打才能“松口”。
水蛭被作为临床药物制剂应用范围广,已有一千年的历史。更是一种紧缺的中药材原材料,身价逐年攀升。市场的推动人工养殖水蛭的户数也越来越多,但集养殖孵化一体成规模、产量高的为数不多,陈敬伟通过五年的努力实现了梦想。别人养殖每亩水蛭产量200斤,他养殖的水蛭在斤以上,整整超出四倍的产量的“秘诀”在哪?
陈敬伟今年49岁,从小就喜欢在稻田、河沟里逮鱼摸虾。于2013年辞去了高额的外墙保温监工工作改行养殖水蛭,花了0元的学费学习了四天的养殖水蛭技术根本不起作用。养殖想要成功,只有靠自己。还得用理论来指导实践,从中慢慢的摸索经验。
干任何事情都不是一帆风顺的。水蛭年,他只听说水蛭吃螺蛳,就把买来螺蛳倒在池内。谁知第二天早上在岸边发现了许多被咬断的水蛭漂在岸边,捞上来一看竟是螺蛳惹的祸。因不懂喂养技术买的螺蛳又大,没有想到给水蛭吃的螺蛳饵料却被螺蛳饵料把水蛭吃了,造成了重大损失。尔后,他摸索出来经验,喂养水蛭苗时一定要先购买螺螵共养,让其随之长大。如果水蛭的饵料不够,可按水蛭苗的大小来购买子螺、中螺和田螺。8月份又下暴雨,好端端的水蛭出现水肿病,整池死亡让人心痛。当时,没有专业人员和专用药治疗,只有自己硬着头皮去实验,对池子进行底改,运用药物消炎,总算控制了病情,但损失了10万条水蛭。
功夫不负有心人。直到2014年他才摸索出养殖经验,并喜获成功,这一年收回全部成本。去年,干水蛭每斤卖到元,鲜水蛭每斤78元。陈敬伟养殖水蛭的6亩水面,共出售干水蛭多斤,每亩增收4万多元。光打电话上门收购水蛭的商贩就有个,谁出的价格高就卖给谁。现在,水蛭养殖场与安徽亳州药材收购商签下订单,货物供不应求,有多少要多少。今年,他又流转了15亩土地,扩大养殖水蛭面积。
最后,陈敬伟总结养殖水蛭的经验说,水蛭生长在四个月,每亩放养10万条,一斤60个。但养殖要注意,一是池子要底改,保证水质的净化。二是运用好水上生态植物,调节好温度。三是设施齐全,喂养方法及时得当。目前,敬伟家庭农场水蛭养殖场不断拉长产业链,采取“家庭农场+基地养殖+农户”的模式发展养殖水蛭户12家,签订养殖水蛭供销合同,产业辐射河南、贵州、安徽、河北等地,建立微信平台四个,及时发布养殖动态信息,既让农民靠水蛭共同致富,又能把水蛭养殖事业发展壮大。
铁蚂蟥系中国社会经济文化交流协会主管、赤子杂志社主办水蛭价格络新闻媒体,是《赤子》中国蚂蟥网站。
相关文章
- 养殖水蛭技术郑州蚂蟥
- 农大9号水蛭蚂蟥养殖 “小水蛭”带动“大产业”取代传统养殖
- 水蛭养殖人尚少 看似简单风险高
- 江苏盐城一养殖户的从池塘内蓄海水到大海中架网箱
- 大蛭汇养蛭致富有门道跟好队伍很重要
- 晒干蚂蟥卖元一斤为何很少有人养殖蚂蟥?养殖风险多可怕
- 又一“暴利”养殖!晒干后元一斤农民却不肯养?
- 90后退伍兵带领村民养蚂蟥每公斤上千元年产量近4吨
- 人工蚂蟥养殖真的不是骗局每公斤能卖到元
- 干货每公斤0元市场潜力大丨养蚂蟥他一年能挣40多万元
- 丰县师寨镇特种养殖“吸血鬼”变身“软黄金”
- 养殖蚂蟥亮相第六届黑龙江绿色食品产业博览会 药用价值引
- 元斤的干货蚂蟥为什么农民不愿意去养殖?
- 养水蛭当宠物可以但别用自己的血喂它们啊
- 河南90后退伍兵带领战友创业目标:投2个亿养殖吸血动物
- 养殖蚂蟥是否可以盈利
- 蚂蟥如今晒干1元斤农民为啥不愿意养呢?背后原因让人无奈
- 水蛭养殖敲开“致富门”
- 女子养水蛭当宠物 这个爱好太恐怖
- 以岭药业:公司对于部分用量大的中药材如水蛭、土元、连翘、酸枣仁等均已建立了种养殖基地